“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她正如山本耀司所说的这句话,一直在生活中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广阔天地,先后取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并在2018—2019学年度荣获国家奖学金——她就是我校艺术学院2016级环境设计专业的李奕静。

坚持用心做设计
李奕静主修环境室内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讲究精确,所以她的学习总是离不开测量、制图。
只有纸张上的计算还不够,“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赵悟在全校范围内为他们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模板,最终选定了学校的公共厕所。李奕静刚听到这个任务时在想:“一个厕所只要干净卫生不就好了,有什么可以调查的?”带着疑惑,李奕静和同学们随着老师共同钻研起了学校的公厕。
刚进公共厕所,不适的味道飘来,还有周围同学不解的眼神,李奕静拿着尺子,不禁加快速度,但厕所的设计不如想象的一般简单。“我们需要测量到每一条边、每一个角的数据,难免会碰到污浊。”但对于数据的精准要求战胜了李奕静的内心,“虽然脏,但总有办法测量出数据,这个不行就换另一个。”在这次测量活动中,他们跑遍了学友楼、校友楼、法学院教学楼的所有公共厕所,用时一天,获得了充分的数据。
学习设计光有测量还不够。李奕静参加了2019年5月的“中国—印度尼西亚建筑艺术设计联合实践工作营”学术活动,让她对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那次活动的主题是‘传统村落民宿改造设计’,我们思量了很久,决定去桂林龙胜进行实地调查。”李奕静回忆,龙胜的民宿是传统的吊脚楼,很多都保留了最原始的住房形式:底层养牲口,中间一层作客厅厨房,最上面住人,且配有火塘。
为了在活动中脱颖而出,李奕静和队友想要进行大规模的改动,做一个“炫”一点的设计。但是,她们的初稿被老师质疑了,“老师指出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设计方案不适用于当地环境。她建议我们要结合住户的实际需要和生活实际,走进当地人的生活,探求他们真正的需求。”
似懂非懂的她们参考了很多的传统民俗建筑,“我们选定了3栋建筑进行测量,其中有一户人家以为我们是骗子,拒绝让我们进去。”前进的路没有一帆风顺,在专业老师和许多外教老师的帮助下,李奕静和团队定下了最终的方案,“我们保留了吊脚楼的原始外观,让民宿看起来和当地居民的住房差异不大。同时添加了当地的竹编和苗绣,保留火塘,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生活气息。”最终,她们的设计方案获得了二等奖。
回忆起为比赛奔波的日子,李奕静颇有感触:“就像莱特提出来的设计理念一样,好的设计就应该像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一样亲切自然。”
积极向上勇争先
课堂上,李奕静是勤奋的学生;课堂下,她是充满干劲的学院学生会主席。
初上任时,李奕静充满了自信和期待,决心为学生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她说:“当时就想着做好自己的工作,协助学院举办几场大规模的活动。”
时间久了,李奕静发现,许多事情不能再以理事的身份去处理。“团队工作并不好做,既要搞好内部团结,又要对外撑好场面。”
李奕静在学院“身边榜样 前行力量”颁奖典礼的幕后工作中担任活动负责人。一遍遍的排练中,如何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良好沟通是李奕静最关注的问题。颁奖典礼穿插了节目与颁奖环节,不能完全保证时间安排准确,许多同学会有抱怨。李奕静耐心地和同学们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
在那期间,李奕静和学生会的成员一起参与到排练中。灯光设备是否过亮、音响设备是否正常、主持人表情是否恰当……她一遍又一遍地确认,直到典礼正式开始前,她都没有放松过。在学生会的日子里,许多大大小小的活动磨砺着李奕静的耐心,锻炼了她的意志,“个人的成长没有办法用简单的言语表达,只有处理问题时有条不紊的行动是最生动的表达。”
校园里的挑战不曾停歇,校园外的辛苦也没有白费。李奕静在大一、大二时利用空闲时间在餐饮店和奶茶店打工,但现实的情况令她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一天的工资有时候还抵不上一顿外卖和一杯奶茶的钱,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赚钱的辛苦。”
学生、学生会主席、餐饮行业工作人员,在多角色兼顾之间,李奕静不断向前。
努力学习谋发展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大三的李奕静卸任了学生会主席,也辞掉了兼职。
2018年暑期大走访社会实践活动中,李奕静了解到一位学姐最初从绘图员做起,后来一步步做到设计总监,再到分公司的总经理。“学姐心中怀有巨大的能量,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她决定考研,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生活一下子变得安静,只有学习这一件事情。“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越往后面越难坚持。”李奕静坦言,对于更高层次的学习她心生向往,但复习的枯燥生活也在困扰着她。
爱拖延的她不再刷手机,拿起设计史的课本背诵了一遍又一遍。情绪低落的时候,李奕静选择和备研的伙伴一起在操场散步,相互提问每天背诵的知识,“学习要求效率,不在乎你在书桌前待了多久。”从早上8点待到晚上10点图书馆闭馆,李奕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她说:“我会在路灯下背书到晚上12点,每天多一点时间就多一点希望。”
“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对于未来,李奕静想要成为一名用设计带给人们幸福感的室内设计师,因此现在她正努力拼搏着。(编辑:甘珊宁 校对:杨婷)